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5月, 2009的文章

通靈與否不是重點!

近來尋求諮商的朋友,有幾位是因閱讀 施寄青 老師著書而來訪,一上門直接問到有關通靈的事情,想透過我了解通靈是什麼?還有通靈能做什麼?趁此因緣,剛好能與格友們分享一些個人觀點。 通靈是什麼? 通靈很難被定義它一定是什麼。因為通靈二字太過籠統 ( 何況這並非固定的單一狀態 ) ,它可以是感應、可以是看見、可以是靈感、可以是直覺、可以是各種名相也可以是無相,它是 一種理解狀態的呈現--一種清晰的"就是知道"( 沒有原因理由) 。但一般人對 於『 通靈 』 有過多的遐想。就我個人經驗所了解可以這樣簡單定義: 通靈 是『某一種更高意識』與個人進行接觸的過程,目的是為了開啟『個人』 理性未明的智慧 ,這智慧的啟發根源,可以來自個人的過去,可以來自個人的未來,可以來自個人的當下,亦可以來自眼見的一切。它是個人意識與非人意識接觸的過程,內容的狀況非常的個人性,只因這個 智慧的啟發內容只之於『高等非人意識』與『當事者』 ,所以在有經驗的人與無經驗的人中間,隔著一條 隱形的鴻溝 。 所有經驗過的人,只能表達出個人經驗的心路歷程,與經驗過後自身領悟的 『智慧 』。對未經驗過的人而言,經驗者所闡述的體驗,彷彿是神話故事。 可以說:有經驗過的人遇到有經驗的人,雙方很快能知道,對方能了解而進入深入的對談,幫助彼此提升。有經驗過的人遇到沒經驗卻有緣份了解的人,只能循循善誘,分享自己領悟的智慧, 協助對方釐清盲點。 遇到善辯者,只能沉默,因為隱形的鴻溝,只會造成雞同鴨講的情境,雙方並無法得到成長的領悟,只會造成誤解更加深重而已。 正因為是 純個人性的經驗 ,故 它無法被比較對錯,也無法與他人證明真偽 。 只能個人去領受、領悟箇中滋味,而領悟智慧的深淺亦是非常的個人性的。 最有趣的共同現象是 :『第一次經驗過與更高意識完成相融之後的人(透過各種方式:瀕死.頓悟.卡陰......),觀看生命的角度在某部分會變得更為寬廣!而脫離當初個人的認知的狹隘角度。換句話說,這人的生命視角 不需任何勉強 的變得更開闊,包容性更高!個人在事物上的對待更敏銳、明智,彷彿變得更聰慧一般。昨日之前的糾結一掃而空,整個人彷彿脫胎換骨,猶如大夢初醒。昨日那人,彷如隔夢。』 而 這只代表了另一種新開始的"準備"。 『更高的非人意...